「西螺延平歷史街區」,指延平路,東起大同路,西至中興路,總長約840m,北起修文路,南至中山路,仁和街之範圍(下圖1)。範圍內為西螺文化資產最豐富之區段,目前規劃為西螺歷史街區風貌專用區,並針對區域內老街屋建構保存與維護機制。延平路二側商家142間老街屋(下圖2)文化資產特色將獲相當程度保存,98年螺陽文教基金會承辦區域內商店活化及老屋再利用計畫。區域內含永安里、中和里、福興里、光華里等四里。其中又以歷史建築物聚集與新興閣布袋戲、錦城齋北管與西螺醬油發源地的大同路-公正路,總長296.6M之延平路東市場區,為重點區域範圍。
據雍正2年(西元1724年)諸羅縣知縣周鍾瑄編撰《諸羅縣志》:康熙6年(西元1721年)已有西螺保記載,及在《諸羅縣志卷二規制志》水利項,記載有關雲林縣地域的18項水利設施中,屬西螺的有「鹿場陂」、「打馬辰陂」、「西螺引引莊陂」三項,其工程均由知縣周鍾瑄捐穀或銀助「莊民」或「番民」合築,可證明西螺已有相當程度的開墾。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大陸的移民熱潮中,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,王玉成入墾西螺公館、北、中部區域,接續西螺各地都有移民進入拓墾,其中以官陂廖姓族人移入最多。直至乾隆35年(西元1770年),漢人廖輝煌自福建省詔安來西螺經營「玉山商號」,廖金算經營「玉興號」,廣東潮洲海陽縣人林集山來創設「廣合商行」…由以上得知,清初,西螺街市已具相當商業規模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Response to "延平歷史街區"
張貼留言